定额变动差异
定额变动差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,由于生产技术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,需要对原有的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进行修订,新旧定额之间的差额。这种差异通常在月初进行计算,如果新定额低于旧定额,则差异为正(+),表示节约;如果新定额高于旧定额,则差异为负(-),表示超支。
计算月初在产品的定额变动差异可以通过以下公式:
```定额变动差异 = (按旧定额计算的月初在产品成本 × (1 - 定额变动系数))```
其中,定额变动系数是新旧定额单位产品成本之比。
例如,如果一个产品原来的原材料费用定额为160元,修订后变为154元,那么定额变动系数为154/160,而月初在产品的原材料费用为3400元,则定额变动差异计算如下:
```定额变动差异 = (3400 × (1 - 154/160)) = 3400 × (1 - 0.9625) = 3400 × 0.0375 = 127.5元```
这意味着,由于定额的修订,月初在产品的原材料费用相比新定额实际上节约了127.5元。
定额变动差异是成本控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,它有助于企业了解生产过程中的成本节约或超支情况,并据此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控制
其他小伙伴的相似问题:
定额变动差异如何影响生产成本?
定额变动差异计算实例有哪些?
如何根据定额变动差异调整生产策略?